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 正文

人才工作

组团服务探新路 争创佳绩谱新篇——博士服务团“组团式”服务青海师范大学侧记
发布日期:2021-02-26 点击量:

作为全国首批博士服务团“组团式”服务的试点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与博士服务团成员共同创造人才工作服务西部大开发的新模式,开辟促进高层次人才锻炼成长的新途径,形成经济开发、科技开发、人才开发有效结合的新机制。2019-2020学年,博士服务团5位成员来到青海师范大学,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青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注重组织领导,精心部署抓落实

领导重视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一是学校党委书记统一抓博士服务团成员“组团式”服务试点工作,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相关处室、学院共同推进。二是夯实工作基础,为做好博士服务团成员“组团式”服务试点工作,学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围绕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事制度改革及学校治理能力提升等重要事项部署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三是编制组团式服务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使个人常规项目和组团式重点项目、短期和长期任务相结合,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立足科学用人,实践锻炼重发展

学校根据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工作经历、学科背景、学术专长,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需要,遵循人职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安排1名博士担任校长助理、学院行政主要负责人,4名博士分别担任相关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或副院长,进入学院领导班子,明确分管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科研、党务和学生工作。博士服务团成员坚持以“学中干,干中学”的态度,明确“学习好、锻炼好、服务好”的工作目标,将个人发展与服务学校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既丰富了服务锻炼的内涵,又提高了博士服务团成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强化组团合力,聚焦改革破难题

发挥组团式优势,对重大问题联合攻关,集中智慧解决复杂问题。以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年”为契机,博士服务团成员在加快推进学校和学院改革方案上做文章,群策群力,齐思共想,将原单位好的工作机制、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地移植到学校,切实提升学校和学院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西海博识”主题沙龙为载体,先后开展了以人才培养、人事制度改革、科学研究为主题的研讨会。围绕学校当前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一同开展调研,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提交《“昆仑试点班”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青海师范大学人事制度改革建议》两个专报。先后完成对17个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配套制度的两轮征求意见工作。

四、助力顶层设计,群策群力谋蓝图

博士服务团成员踏上新岗位之际,正好是学校启动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第五轮学科评估、学位点申报等事关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之年。博士服务团成员积极开展前期调研工作,梳理相关政策,搜集资料信息并互通有无,在集思广议的基础上,为学校和学院的顶层设计建言献策。全程参与学校总规和4个专规的修订工作,同时协助完成各自学院“十四五”规划初稿的编制工作。博士服务团成员李瑞重点参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软件工程学科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准备工作,李津竹负责数学学科,董志山负责统计学学科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准备工作。同时李津竹、董志山参与指导数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申报工作。

五、发挥学术优势,勇挑重担创业绩

充分发挥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学术优势,围绕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学校发展需要,扎实开展工作。一是协助指导相关研究团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4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这是青海师范大学获批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二是协同组织参与青藏高原二次科考青海基地、青海省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省部共建藏语智能信息处理与引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工作。其中,省部共建藏语智能信息处理与引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于1114日在学校举行论证会,若获得通过,则是学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青海省第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是参与组织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统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物理、法学、社会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六、响应时代号召,立德树人做表率

今年729日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5位博士服务团成员紧跟时代步伐,响应时代号召,积极主动作为,为我校2020级新入学研究生举行了专场报告会。分别做了“恪守学术道德 传承科学家精神研究生科研兴趣的培养科研方法之读、想、写研究生如何确定论文主题如何合理规划研究生阶段的工作和学习”5个主题报告,号召大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爱国、立志、求真、力行”的殷切嘱托,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同时帮助研究生增强了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意识,培养了良好的学术思维和科研习惯。

七、着力第一资源,架梁建桥聚人才

人才是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充分发挥博士服务团的“蝴蝶效应”“虹吸效应”,利用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学术人脉吸引人才,集聚各方英才到学校建功立业。博士服务团成员邵鑫花费近1年的时间积极与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蔡荣根院士接洽,成功将其引入我校,并且蔡荣根院士作为带头人组建的“高原天文及理论物理”研究团队整体入选高科院,对带动我校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和促进校内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成材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协同对口支援高校,联系南开大学、吉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聊城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一大批高端人才到青海师范大学交流帮扶,交流办学治校经验,洽谈合作项目,将人才、学科、科研平台优势与我校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双赢”,充分释放出凝聚人才的“红利”。牵线数统学院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数学与统计系签订了合作协议,弥补了我校数学学科国际交流不足的短板。

八、创新培养理念,寻求变革提质量

博士服务团成员创新方式带团队,增强内生动力,将传统的“输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帮扶。5位博士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引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研究生教学理念,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成长为高层次、复合型的后备人才,提高学生生综合素质。在专业改革创新、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实行“331传帮带工作法,即深入指导3名青年教师和3名学生工作和学习,完成1项项目的组织与负责工作。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课程建设,打造一批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课程,先后开设《计算机前沿知识宣讲》《随机过程》《高维数据分析》等研究生课程。


上一条:我校召开2018-2021年引进人才代表座谈会
下一条:我校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活动

版权所有 © 青海师范大学人才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 地址:西宁市五四西路38号 邮编:810008